close

    宏觀而言,自殺的現象,正代表一種新世代文化的形塑,姑且不論生死存亡的問題,這些新世代渴望自由渴望逐夢的聲音,反映另一波文化革命的到來,這些思想細膩而情緖化的人,用無形的力量影響身邊的人,甚至擴及社會,讓大家重新反思現行制度是否已走到極限?

    若以歷史的角度而言,死亡,或許就是他們生命的意義。例如林覺民,他的妻兒家人恐怕難以認同他的愛國情操,可是就大環境的轉變而言,他著實扮演了關鍵角色,推開前朝城門,號召更多人大刀一揮,斬斷窠臼的包袱。當然現在會有負面看法,畢竟慷慨赴死易,從容就義難,姿態不夠漂亮,就會冠上缺乏容忍力之類的罪名,以"不正常"的角度解釋。

   自殺,不談個人隱諱因素,有些個案的確是針對社會的無聲抗議,議題能延伸至與他擁有相同處境,讓被遺忘或特意孤立的族群有了被動的解謎機會。可是自殺的震撼對於遙遠的大眾只是短期效果,欲發揮長期影響力,那個願意承擔世人異樣眼光、不屈不撓絕不喊停的領袖,仍是最必要的棋王。

   說到這兒,我又想到一件事,很多人說中國大陸沒有文化才造成心理壓力無處釋放,那究竟誰才叫做有文化呢?儒家教育是文化?或者中國歷史是文化?假如缺乏儒家精神是沒文化,那一大堆吃飽等死不愛用大腦的痴肥美國人是不是更沒文化?他們就把國家的重任全部丟給東西岸密集極高的「精英」們,口喊著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卻不忘要求政府提供高額的失業救濟金,成天在家守著全世界台數最多,平均觀看時數最長的電視八卦,這就叫文化?我承認這麼說有點過度誇大,可是批評國家文化之前應該先定義一下何謂有文化吧?況且,有文化的國家,自殺率就會比較低嗎?「文化」是形塑一個人的無形之手,但能保證它提供的皆為正向能量嗎?

   或許我該去讀一讀相關的文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S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